Sort by
Sort by

雀巢研讨会:营养促进心血管及代谢健康

返回集团新闻
雀巢研发

(10月30日,北京)——第26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GW-ICC)暨2015年亚太心脏大会(APHC)于北京举行。雀巢研究中心北京分部与GW-ICC组织了一次联合研讨会,探讨营养如何促进心血管及代谢健康。

膳食对心血管及代谢疾病的控制有着重大的影响,关于治疗方面,膳食干预也起着一种补充作用。正是因为认识到这一点,多位专家受邀参与大会,强调改变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尤其是营养对心血管和代谢疾病的控制作用,为促进心血管健康贡献一份力量。大会由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副所长武阳丰教授和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杨晓光教授共同主持。

对于糖耐量减低的人群,生活方式干预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但是后续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尚不明确。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李光伟教授担任大会主讲人,他谈起了自己从1986年就开始的研究,“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这是一项23年的随访研究,主要关注糖耐量减低人群经生活方式干预后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全因死亡率、糖尿病发病率”。报告介绍了对葡萄糖耐量减低的病人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如何影响心血管疾病的长期临床疗效。这些研究结果都已发表在《柳叶刀糖尿病及内分泌学杂志》上,进一步证明了生活方式干预是一种有效的公共健康管理方式,能够有效控制糖尿病危害1,2,3

雀巢

心血管疾病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关心的健康隐患。据2002年中国国家营养健康调查报告4显示,1.6亿中国成年人患有高血压疾病、1.6亿患有高血脂。此外,报告预测中国将有9200万成年人患糖尿病,1.48亿人将处于糖尿病前期阶段,其中仅有25%确诊。这些非传染性慢性病对家人、公共卫生资源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国家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张坚教授提到了中国人群中存在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要素,并对国家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最新成果进行了解读。

雀巢研究中心北京分部的赵酉酉博士分享了她对“膳食在预防及控制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的看法。药物干预对高胆固醇血症的影响已有完整记载,通过膳食及生活方式干预来控制高胆固醇血症,已有成功的解决方案。但是,促进生活方式的改变,需要公共卫生部门和个人的齐心协力,科研系统以及各行各业的积极参与。

雀巢
左:武阳丰教授,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副所长;右:杨晓光教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雀巢拥有全球最大的食品与营养研究机构,其从事研发的专业人员达5000名,同时雀巢还设有相关的公司风投基金,并与商业合作伙伴和各大学院校建立了研究合作伙伴关系。雀巢的全球研发网络有两大目标:通过食品和饮料促进人类健康;及寻求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解决方案。雀巢研发中心以及雀巢外部联盟网络构成了食品、营养与生命科学领域的领先研发实体,同时也是雀巢全球研发网络中负责基础科学研究的核心力量。

为履行其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使命,雀巢也通过赞助专题讨论会、研论会、科技出版物、教育资料和奖学金等各种学术交流与教育活动,积极推广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宣传营养和饮食信息。

参考文献:

1.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ll-cause mortality, and diabetes incidence after lifestyle intervention for people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in the Da Qing Diabetes Prevention Study: a 23-year follow-up study. Lancet Diabetes Endocrinol. Volume 2, No. 6, p474–480, June, 2014

2.Cardiovascular and all-cause mortality over a 23-year period among Chinese with newly diagnosed diabetes in the Da Qing IGT and diabetes study. Diabetes care. 2015 Jul; 38(7): 1365-71

3.The long-term effect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diabetes in the China Da Qing Diabetes Prevention Study: a 20-year follow-up study. Lancet. 2008 May 24; 371(9626): 1783-9

4.Chinese National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2002. Zhonghua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05, July.